本工程位于廣東陽江市海陵島十里銀灘,整體建設用地面積12.9萬平方米,控制用地10萬平方米,總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,建筑物高度23.65m,由五個互為關聯的橢圓或弧拱“艙體”組成,建筑物長136m,寬88m,建筑使用層數地上三層,地下一層。本工程包括1#、2#、3#、4#、5#橢圓或弧拱“艙體”,其中1#、5#拱有大量的異型柱。3#拱跨度40m,內含“水晶宮”蓄海水深度12m,存放宋代古船“南海一號”。主要由“一館兩中心”(即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、“海上絲綢之路學”研究中心和研發中心)構成,設有陳列館、水晶宮、藏品倉庫等。結構形式為框架-核心筒體系、弧形薄壁連續結構,框架和剪力墻的抗震等級均為一級,基礎采用預應力管樁。東西面外墻拱板采用灰色氟碳漆,南北面外墻為深色玻璃幕墻。博物館總體布局背山面海,由北向南展開。創意緊扣海的主題:優美的連續曲線造型給人以大海波濤起伏的美感,又如展翅翱翔的海鷗;從上俯瞰,其外形猶如古船的龍骨,給人船行無疆的想象。(榮獲“2007年度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”獎、2009年省級施工技術成果、“2017年 十四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”)